似正萌芽的種子
似含苞待放的花兒
我似乎.....
看見了......
漸漸探出頭來...
被壓抑許久的...
真實的自我....
太累的緣故
晚上6點下課回宿舍後
倒頭就睡
本只想小憩一會兒的
10點時自己醒來
現在在過白天似的
剛剛在聽 David Oistrakh所拉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以及 Brahms 的 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cell), Op.102
腦中分析思辨的 並不單純只是音樂的技巧和藝術表現
還有........
那些 總是一出現 便被我壓到意識底層的 想望......
有那麼一段時日
當我在研讀詩經 楚辭 樂府 古詩 宋詞 元曲時.....
有那麼一段時日
在我上 現代小說 與 現代詩選 時
有那麼一段時日
當我聽著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時
有那麼一段時日
在我發現我所學的語文間彼此的共通性時.....
這樣的想望
頻頻的出現.......
不過十多分鐘的影片剪輯
又將我這些年來硬是壓下的想望狠狠撈起
人 畢竟不能違心而行.....
有個聲音 存在不微不渺的音域間
在心底層 喊出了那樣的想望
文學作品與樂曲
總是令我感到由衷的喜悅
只是
在文學作品與樂曲的背後
我更想知道的是
這些文人墨士
究竟是在怎樣的景況與環境中
寫下這樣傳世千古 跨越時空依然動人心弦的鉅作?
那些音樂家的背後
又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撐,鼓舞著他們
進而譜出那一曲曲臻美和絃的總合?
從歷史分期中 拉出一條線
同樣的年代 不同的空間
此時中國人在琢磨什麼?是詩還是畫?
俄國人又用什麼樣的筆法在刻畫、建構屬於他們的文學時代?
西班牙人又用他們如愛情般美好的語言 舞出了什麼樣的文學架構與形式?
而在英國 又是什麼樣的魔力 使莎士比亞的羽毛墨水永不乾涸?
文學阿
讀來有韻 用字精煉 好似唱者的嗓音
是那樣精緻令人讚嘆 卻不造作不失真摯
同一首曲子
我會聽好多遍 好幾個版本
試著去聽出
美國的樂團 歐洲的樂團 英國的樂團 俄國的樂團
對同一首曲子詮釋的共同與迥異處
不同國籍的人
由於歷史背景和民族性格的不同
詮釋出的風格自然也大異其趣
今天聽老師說起
俄國的教育與分科制度後
突然間能夠理解
何以俄國的音樂家 對音樂的態度如此執著而獨樹一格
對於音樂的詮釋 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與準則
由俄國的樂團 來演出俄國作曲家的曲目
真可說是技巧與理念傳達的完美結合
特別是在演出國民樂派的作曲家的作品時
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論是音樂技巧還是藝術表現
我相信 都能跟當時作曲家的理念相契合的
柴可夫斯基算是俄國作曲家中受西歐音樂影響較深的人
在他的弦樂小夜曲(Op. 48)第一樂章中
有一段旋律便是獻給他鍾愛的作曲家Mozart的
(仿Mozart 弦樂小夜曲 K. 525而作)
當我第一次跟人說起這一段時
他們想了一下這兩首曲子的風格與旋律
回答說:"天阿~哪裡像阿?"
沒錯!當我第一次從書中得知這個訊息是 也是相同的反應
但後來 我仔細的檢視了樂譜中的這個部分
我才發現 那是真實存在的事實!
柴可夫斯基之所以如此特別
就在於他受了很深的西歐音樂的薰陶
但卻也受了俄國相當嚴謹的音樂教育
而他自己本身的抑鬱性格 和 對俄國強烈的民族主義
在在都促成了他樂曲的獨創性與迷人之處
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中
融合了很多元素
而其中很大一部分 是俄國人天生的民族性格與思想
因此
即使他受到西歐樂派的影響
並將這樣的元素置入他的音樂中
一般非俄國的樂團或演奏家
仍然很難去揣測並詮釋他的思想
更何況 還必須要用音色和技巧來展現他樂曲中的藝術性與思維
很奇怪的
俄國這樣一個emotional的民族
竟發展出超理性的語言系統與架構
豐富的感情與思維
在教育與訓練上 卻也是超理性的嚴謹與嚴苛
從他們的文字 語言系統 文學作品 和音樂當中
可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
我想
這就是我想要研究的
是我真正的興趣
只是講難聽一點 這並不能當飯吃
所以
我只能一直壓在心底
國家 民族 性格 文學作品 語言系統與架構 發音語音學 和音樂之間
彼此之間的交互關係
其實認真研究起來 會很有趣的
只是
我的一生太短暫
也沒有足夠的金錢與能力
我想
或許暫時 還是只能隨著市場價值漂流吧~
畢竟
我不能只想到自己
現在也是個成年人了
得想辦法養活自己和家人
賺足夠的錢
等哪一天
有錢有閒 健康仍在的時候
才能夠 窮極自己的興趣 格物以致知罷~
- Oct 27 Fri 2006 03:07
破繭而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